● 凱迪拉克CTS富于侵略性的外形是對豪華的另類詮釋
??? 每一個品牌都有實現(xiàn)美國夢的機會,對于一個傳統(tǒng)的美國品牌也是如此,而且它可能不止一次擁有創(chuàng)造輝煌的機會。凱迪拉克總會帶給人們一些出乎意料的設計,這種突破性的設計理念曾經(jīng)為他們帶來了Coupe De Ville與Eldorado的輝煌時期,這些龐大、笨重、排量驚人的汽車在當時確實獨樹一幟。
〖圖為凱迪拉克CTS〗
??? 但上個世紀末期,凱迪拉克的美國用戶們開始大批轉(zhuǎn)投到奔馳、寶馬的旗下,通用公司必須開始重新考慮客戶們的需求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知道一輛車需要把操控性能、發(fā)動機性能和內(nèi)飾工藝全都考慮在內(nèi),但只是單純地考慮這些并不能讓凱迪拉克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,所以通用公司再次策劃了一次大膽外形的嘗試,于是我們看到了擁有鉆石切割般造型的CTS,這樣的設計被媒體和客戶評為“驚為天人”,而凱迪拉克把這樣的設計成為“藝術與科學”的品牌復興計劃,無論怎樣他們是成功的。
〖圖為凱迪拉克CTS〗
??? 當然CTS的冒險行為并不會獲得所有人的認可,但它為凱迪拉克贏得更多想與眾不同的客戶,鋒利的線條可以輕易地割破人們的傳統(tǒng)審美觀念,雖然有的時候,CTS的視野并不算出色,特別是在倒車的時候,但對于那些想要標榜個性的客戶來說,CTS可能是唯一的選擇,在某一流行設計元素被眾多廠商共用的年代,凱迪拉克的設計就像寶石般稀有。
???
〖圖為凱迪拉克CTS〗
??? 與非凡的造型相比,凱迪拉克在CTS在底盤、發(fā)動機以及內(nèi)飾方面的改進似乎算不上驚喜。擁有排量最大的發(fā)動機,卻只有190kW的平庸表現(xiàn),你必須依靠深踩油門才能獲得理想的提速性能,而且踏板和方向盤調(diào)校的偏軟,方向盤也很大,一切都更加注重舒適性能,以美國客戶的要求出發(fā)。而對于大多數(shù)中國的消費者來說,他們也喜歡這樣的設計,他們需要開著一輛豪華車顯示身份,舒適地穿梭于城市,而不是找刺激。
〖圖為凱迪拉克CTS內(nèi)飾〗
??? CTS也有自己的GPS導航系統(tǒng),但在使用的便捷性方面顯然和來自日本的對手相比還有些距離,你必須花上多出一倍的時間來學習如何使用。當然在細節(jié)方面,方向盤上旋轉(zhuǎn)的音量控制鍵也是設計師的靈感體現(xiàn),它有些像眼下流行的MP3播放器,事實證明開著一輛CTS會讓你在5年內(nèi)都不會落伍,只要你別過于在意內(nèi)飾細節(jié)處理上不太完美,這輛車外形富于侵略性的凱迪拉克就是你張顯個性的良好選擇。
??? Acura TL:北美市場的成功背景并沒有給TL帶來良好的銷售勢頭,雖然與排量更大的對手相比,TL的行駛性能并不處在劣勢,但成敗的關鍵似乎并不在于此處。Acura力圖讓技術優(yōu)勢滲透到車內(nèi)的每個細節(jié),但結果是全面發(fā)展的TL在強手林立的入門級豪華車市場,顯然缺乏個性與亮點。也許配置的增加和相對便宜的價格能夠重燃TL的輝煌夢想。
???
〖圖為謳歌TL細節(jié)〗
??? 雷克薩斯ES350:如果你無法忍受坐在電視前2個小時等待數(shù)十圈的F1比賽結束,或者并不需要依靠興奮的駕駛才能保持清醒地開車,那么雷克薩斯對你來說就是超值的。你無需比較各個品牌冗長的配置表格,只要走進雷克薩斯的經(jīng)銷店你就會找到答案。對于移動居室的頭銜ES350當之無愧。
???
〖圖為雷克薩斯ES350細節(jié)〗
??? 凱迪拉克CTS:最正宗的豪華品牌之一,歷史悠久、經(jīng)歷起伏。正是它獨樹一幟的風格造就這個并非一路輝煌的品牌,但在不斷趨于大同的世界汽車設計領域,我們需要充滿想象,與眾不同的車型來體現(xiàn)自己的個性。但CTS顯然還沒有作到完美,它已經(jīng)擁有了足夠酷的外表,接下來就是從內(nèi)在方面提升自我了。
???
〖圖為凱迪拉克CTS細節(jié)〗
??? 英菲尼迪G35:如果我有足夠的金錢也許會考慮購買一輛G35,但在英菲尼迪讓它的轎車看起來更加與眾不同之前我不會下定決心,不然依然會有無知的路人把它認成奇瑞。在花掉了50余萬后,除了速度與激情,客戶還需要旁人的矚目,但愿英菲尼迪能解決好這一問題,把消費者吸引到駕駛艙內(nèi),不要讓G35的運動精髓浪費在經(jīng)銷店的展廳里。
??? 這不再是一個寶馬、奔馳或者奧迪獨領風騷的時代,這些來自德國的精密儀器必須提高警惕迎接他們來自北美的對手。德系車型標榜的性能、操控優(yōu)勢越來越小,而懷揣著美國夢的豪華品牌們,正帶著世界理念,把更加趨近于國內(nèi)消費者需求的豪華轎車帶到中國,客戶們很有可能被充裕的空間、精良的配置、漂亮的外形以及具有競爭力的性價比吸引走。沒有人會是永遠的贏家,汽車廠商必須打起精神才能贏得下一個中國夢。